易拉罐拉环深陷“卫生门”易拉罐“话语权”缺失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5版 关注
·易拉罐拉环深陷“卫生门”
·易拉罐“话语权”缺失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5 关注 2010.10.15 星期五

长期暴露在外,难免沾上灰尘细菌,随之喝下肚……
易拉罐拉环深陷“卫生门”
手拿一瓶易拉罐,拉开拉环一饮而尽,虽然动作很潇洒,但灰尘也随之下了肚。在提倡“环保”的口号下,大多饮料企业将易拉罐的拉环由以前的外掀式变成了内嵌式,即拉环拉开后并不像以前那样脱离易拉罐,而是内嵌在易拉罐里,自然就被“浸泡”在饮料里了。拉环长期暴露在外,难免沾上灰尘、病菌,饮用时灰尘也跟着喝下肚。要环保还是要安全卫生?内嵌式拉环的易拉罐陷入两难。
【新闻由头】
    近段时间,网上一个传言闹得沸沸扬扬,说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北部,一女子周日带了些罐装可乐去漂船。第三天,她死了。解剖显示,她死于“钩端螺旋体病”。原因追索到她喝的一罐可乐。她没有用杯子喝可乐。测试结果是,那个罐子的拉环上带着已经干涸了的老鼠尿。原来“钩端螺旋体病”是从这里来的。尽管传言尚待证实,但这不可避免地会在人们心里留下阴影……
王老吉首惹设计“缺陷”官司
    今年9月24日,天津市民马先生在超市购买了两瓶王老吉易拉罐。当晚在家聚餐时,他打开王老吉易拉罐,拉环的另一半被揿到了饮料里。他当时并未在意,喝完后才发现,饮料罐拉环封口处有尘土,而伸向饮料里的金属片早已被“洗干净”了。
    马先生认为,易拉罐的设计存在缺陷,没有把食品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他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要求退货,并请求法院给企业下达司法建议,要求企业为易拉罐产品加上防尘盖,保障消费者的健康。目前该案已在和平区法院立案。
罐装饮料拉环多为内嵌式
    拥有内嵌式拉环的易拉罐饮料品牌并非王老吉一家。记者日前走访了成都市区的超市、食杂店等罐装饮料销售场所发现,王老吉、可口可乐、雪碧等罐装拉环均为内嵌式拉环。而在春熙一家超市内,日式咖啡饮料多为内嵌式拉环。其中有2010年5月2日生产的日本茶微糖咖啡、2020年7月15日生产的韩日啤酒。
    记者看到,大型超市内卫生状况良好,易拉罐表面没有明显的灰尘。但在一些小超市内,记者看到货架上罐装饮料的罐顶上积满灰尘。
    据成都双桥子附近一家超市负责人介绍,超市每天都会派人检查货架上的货物,并做好保洁工作。但她承认,要想裸露在外的拉环完全不受空气中灰尘、颗粒物、细菌的影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记者试图打开一罐可口可乐,用手轻轻一拉,可乐拉环的一侧则嵌入饮料罐内,由于饮料罐内饮料已满,拉环直接被“浸泡”在了饮料内,即使用吸管饮用,也难躲过灰尘入口。
内嵌拉环有利回收更环保
    为何有这么多大公司均采用内嵌式拉环?
    记者拨通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消费者服务中心的热线,接线员告诉记者,这种内嵌式拉环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在2007年以后开始普及。各个城市,尤其是国外的大公司都在逐步使用这种拉环。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企业采用嵌式拉环,在于它更为环保,更安全。如果是以前的外掀式拉环,人们常常拉开拉环后就直接扔掉,这样不利于环保和回收再利用。而内嵌式的拉环,从生产到消费环节,拉环始终与易拉罐连为一体,便于回收利用。某可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更改拉环后的当年,光中国市场,就节约了120吨的铝。
    此外,人们在拉开外掀式拉环时,稍不注意就会划伤手指,而改进后的拉环则更为安全。
安全卫生和环保孰轻孰重
    环保易拉罐并不一定就安全卫生。国际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内嵌式拉环的易拉罐便于对易拉罐整体进行回收,有助于环保,但由于易拉罐的拉环裸露在外,经过装箱、运输以及放入存货上柜,难免沾染细菌。而易拉罐是铝制成,金属制品更容易吸附灰尘。
    “卫生问题,主要是因个人饮用习惯而异。”记者采访中,也有专家建议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饮用前擦拭暴露在空气中的拉环或清洗易拉罐。
    但这一建议被董金狮批评为“缺乏人文关怀”,“一个民族的消费习惯不是短期形成的,也不是短期能改变的。”他举例说,如果方便面包装里没有筷子或叉子,还能叫方便面吗?即使仅仅因为在最后的销售环节导致易拉罐不宜直接饮用,企业至少应该在罐体标示应用吸管或杯子饮用的提醒。然而,记者所察看到的市场上的易拉罐,包括那些像百事、王老吉、统一等大企业,没有一家是有标识警示说明的。
“不可显现损害”为立法空白
    尽管在颁布一年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第四项中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要进行标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章第二十七条第五款也规定: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但消费者如果因为拉环问题喝下带有细菌的饮料?谁来承担责任?
    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受到的损害通常分为可显现损害和不可显现损害。其中,我国法律对不可显现损害,还是空白。
    也就是说,目前法律大多只对消费者现有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但很少涉及对消费者未来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也就是说,如若消费者喝下带有细菌饮料当时并未产生不适,厂家则能够逃脱纠纷。因此,厂家也不会把小小拉环当回事。
专家建议加装防尘盖
    虽然如此,但企业如若能够对拉环设计工艺进行改进更好。
    董金狮告诉记者,如改变产品外包装设计定型,应把设计送到省级部门依据相关的政策条例进行审核。针对易拉罐的卫生问题,行业标准应由卫生部门制定。
    实际上,易拉罐的卫生问题之所以广泛引起关注,与国内易拉罐市场的迅猛发展相吻合。据包装业专家分析,易拉罐消费中国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例如2003年中国易拉罐的产量约75亿个,2004年为82亿个,2005年约103亿个,他预计2010年的易拉罐产量可达180亿个。
    “食品企业要为自身利益考虑多一点,还是要为消费者多着想一点?这的确是个问题。”董金狮说。
    另外,企业也可以参照八宝粥产品在易拉罐上加了防尘的塑料盖的做法,不仅防止了尘土和细菌的附着,也隔离了人手触摸和蟑螂、蝇鼠的接触。这样,既可以避免网上的传闻成为事实,更可彰显企业的人性化设计。
链接
泰国曾暴发“鼠尿病”
    钩端螺旋体病,又被称为“鼠尿病”。
    1886年,人类首次确认这种病。其主要传染源为老鼠。带菌期鼠排菌可长达数年,因而称为“鼠尿病”。“钩体”在动物肾脏内生长繁殖,菌随尿排出,污染水及土壤。人们接触被污染水和土壤,病原体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体内而受染,患病孕妇可传给胎儿。
    鼠尿病的发病征兆和普通感冒差不多,症状是高烧、头痛、呕吐,许多人初发病时当成了感冒或热伤风,结果耽误了治疗。很快,鼠尿病的症状就会转为黄疸、腹泻或出疹,病人高烧不退,浑身酸痛,眼睛呈红黄色。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肾脏损伤、脑膜炎、肝脏衰竭,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2009年,泰国曾暴发该病,年初到8月份止,累计报告病例1835例,其中死亡16例。 本版报道 记者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