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扩张 功亏一篑 太子奶兴衰传奇“彝家山寨”获四川名牌称号雪花啤酒绵阳燃情怎样才是好企业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6版 管理
·盲目扩张 功亏一篑 太子奶兴衰传奇
·“彝家山寨”获四川名牌称号
·雪花啤酒绵阳燃情
·怎样才是好企业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6 管理 2010.7.13 星期二

盲目扩张 功亏一篑 太子奶兴衰传奇
中国乳制品生产商——湖南太子奶集团曾经是央视日用消费品类“标王”,创造过乳酸菌奶类销售奇迹,如今却被媒体曝出已进入临时清盘程序。据记者了解,因太子奶负债30亿元,开曼群岛大法庭委托中国香港保华顾问作为太子奶的临时清盘人,对太子奶国内外的资产进行清算。而来自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消息称,该院将于7月上旬受理债权人破产申请一案。
    太子奶的兴衰让人扼腕叹息。

300元起家的奶王
    1990年,30岁的李途纯从干了10年的糖酒公司辞职,南下深圳,当时他兜里只有300元钱。
    1993年,李途纯突然想印制一批纪念挂历赚钱。他找到株洲一家银行的负责人,提出借款10万元。当时他既无担保也没有可抵押的财产,但银行却只让他写了张借条,就借给了他这笔钱。他拿着10万元,一下赚到了200万元。
    这个故事的真假没人考证,但一直是他渲染自己创业史的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材料。不过许多人认为这是真事,因为,从日后看,冒险是他行事的标准风格。
    1996年6月,他决定做奶品饮料,于是租下了株洲红旗路上一间60平方米面临倒闭的国企工厂车间,开始生产。他把这种饮料定名为“日出”牌“太子奶”。
    1997年,公司扩大生产,李途纯决心把太子奶做到全国市场去。同年,李途纯做出惊人之举。在央视广告竞标时,他向朋友借了20万元买了张入场券,投下8888万元,夺得日用消费品黄金广告时段标王。然而奇迹再一次发生了。播出的广告让李途纯拿到了8亿元的订单。
    不到一年,太子奶就在29个省、市、自治区的250多个大中城市构建了营销网络,确立了在乳酸菌饮料行业的领军地位。
    2002年开始,为了树立国内独一无二的乳酸菌品牌,太子奶集团先后投资了30多亿元,在中国兴建了五大乳酸菌奶业基地。

资金链戛然断裂
    和很多在鼎盛时期极速扩张的企业一样,太子奶也因为扩张过快,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于是,2006年前后,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3家投资银行对其联合注资。也就是在当年,为了使注册更加顺利,太子奶集团更名为中外合资“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
    而让太子奶最终面临困境的是,李途纯和3大投行签订了 “对赌协议”。3年期满后,由于扩张速度太快,太子奶的资金链再次出现问题。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以再注资4.5亿元为承诺,让李途纯交出所持有的61.6%股权。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缩紧银根。接着,国内乳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乳业遭受重大打击,销量大减,市场萎缩。太子奶虽然未查出质量问题,却也饱受影响,利润急速下滑,资金链戛然断裂,在建的工程停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瘫痪。
    2009年1月,湖南省株洲市政府决定注资1亿元,由新成立的高科奶业以租赁经营的方式,托管太子奶。并与3大投行达成协议,将李途纯所持的61.6%股权交回,由李途纯抵押给高科奶业代为行使权利。
    3大投行的问题虽已解决,但2007年太子奶向花旗银行借贷的信用贷款却未能偿还完毕。最终,上演了花旗银行向开曼群岛法院申请太子奶破产的一幕。而今年6月中旬,又曝出李途纯被株洲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的消息。
“败因探究”
    有人说,太子奶定战略目标好高骛远,用人上全凭关系。四川省营销学会理事蔡静则认为,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和营销文化,销售管理的无序,也是导致太子奶最终失败的原因……
A.
战略迷失、决策失误
    市场上,乳酸饮料、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的概念混战一团,”太子奶”的发酵益生饮料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伊利、蒙牛、娃哈哈等乳业巨头纷纷变 “酸”,分食市场。太子奶发酵型乳酸菌身陷其中,势单力薄。
    而太子奶没有把发酵型乳酸菌这个品类做到足够大,经销商、消费者对这个品类的认知和依赖远远没有达到“以身相许”的程度。结果,太子奶被视为二流品牌,总是生存在乳业巨头的阴影下,没能构成一流大品牌的信任度和诱惑力。
B.
产品单调、形象陈旧
    太子奶产品十年如一日,单调、土气,给人感觉只是瓶子的大小有变化,没有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去开发产品,看不到产品类型和所对应的目标人群和使用场所有什么不同,凸显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力疲弱、赢利能力不强的弊端。
    市场赢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和资本运作的基础,太子奶产品单调,形象陈旧,致使销售收入一直在10多亿元上徘徊,这与它庞大的固定资产,“十年干到一千亿”的宏大目标实在不相称。“市场营销基础不扎实,越想做大,问题越多。越想直接奔钱去,钱就越是远离。”
C.
传播不到位
    太子奶的传播手段也如它的产品,非常陈旧老套,形式与内容跟不上时代,不入消费者的眼和心。太子奶在广告中喊:“记住!每天喝瓶太子奶,天天补充乳酸菌。”直奔主题,全然不管消费者能不能接受,为什么接受。
D.
败于规模战
    当初,融资后的太子奶急速扩张市场,却没有实现有效的资源匹配,从产品研发、市场销售、渠道管理、价值链创新到内部人才、资金效率等都没能跟上企业的扩张需求。2002年—2004年,李途纯大胆做出决定,斥巨资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江苏昆山、四川成都同时启动五大乳酸菌生产研发基地,从而形成东西南北中的全国性战略布局。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战略部署,如今看来,教训可谓惨痛、深刻。
E.
不懂经营目的
    从李途纯股权戏剧化的得失和控股拉锯之争可以看出,很多企业并不真正清楚上市与经营的目的。上市并不是一个企业经营成功的标志,而是责任更大;融资也不是收入,而是某种意义上的负债。 本报记者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