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等短视频成为很多人追剧的方式。但这样的短视频很可能已经侵权了。
日前,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 核 标 准 细 则 》(2021)(下称2021版《细则》),列出21类100条具体“红线”,为平台审核短视频提供了更直观、可执行的依据。《细则》第93条规定:“短视频不得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欣璐
A
影视博主:上传的作品都被下架了
“我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更新了。”1月4日晚间,一位影视博主告诉记者,因为下架速度太快,“花一个多星期做了一条视频,发出去不到3天就被下架了。”他算了下,半年已经下架了他20多个视频。包括前几年发布的不少视频在内,都遭到了版权方投诉,要求将全网的“二创”视频下架,包括微博、B站、抖音等多个平台。
另外一位抖音影视博主告诉记者,最近陆续收到抖音的消息,显示由于涉嫌侵权著作权或者知识产权,视频需要下架,如不认可处理结果,需要提交申请。
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该博主告诉记者:“我和几个同行研究了一下,现在很多做这行的也不太能搞明白它具体的标准是什么,所以作品才会频繁遭遇下架。”
“每次都说短视频影视博主要完,我觉得总会有办法的,因为人们已经没有耐心看完一部作品了,市场需要解说和分析,需要快速和碎片化的内容。”该博主说。
B
法学专家:是否侵权取决于是否合理使用
记者注意到,新版《细则》第93条要求,短视频不得出现“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的”内容。
1月5日,记者在抖音上看到依然有很多几分钟看完一部剧的抖音号,其中一个名为“介么追剧”的账号就在发布经过剪辑、配音的韩剧。还有一个名为“伍爷电影”的账号在发布经过剪辑、配音的外国电影。
今年4月,超过70家影视传媒单位及500多名艺人发声,指网络短视频的剪辑和“二创”存在侵权。此次的联合倡议书,是继4月9日多家影视传媒单位发布联合声明后的更加具体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倡议书。联合倡议书针对当前网上短视频侵权现象提出了具体的维权行动建议和指南,呼吁清理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
这是否意味着所有“剪辑、切条、搬运”都属于短视频侵权行为?
“不是所有的剪辑都是侵权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这取决于是否属于“合理使用”他人作品的范围。他举例,为了评论某一个作品时的二次创作,应该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而完全“搬运”视频内容,包括“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一类的视频,则有可能侵权。
朱巍认为,短视频二次创作并不是简单的法律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双方的共赢共生,有没有可能为短视频创作者提供空间。”
对于版权保护这一行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有专家认为,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味把所有影视解说短视频都认作侵权。“如果不是简单的裁剪,而是在原作品基础上注入自己思想的二度创作,就不能轻率禁止。”
C
审核标准:21类100条“红线”规范短视频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介绍,《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自2019年初发布以来,已成为各主要网络视听平台加强节目内容审核管理的基础性制度文件。2021版《细则》对2019版《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对原有21类100条标准进行了完善。
业内人士认为,针对备受公众关注的短视频泛娱乐化、低俗庸俗媚俗,以及泛娱乐化恶化舆论生态、利用未成年人制作不良节目、违规传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片段、未经批准擅自引进播出境外节目等突出问题,2021版《细则》为各短视频平台一线审核人员提供了更为具体和明确的工作指引。
审核标准细则已出台,如何落实是关键。专家指出,除了要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手段、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外,更需要参与短视频经营的相关责任主体行动起来,做好相应审核、引导工作。短视频创作者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德良俗,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引导短视频创作者合规从业,为优秀短视频作品的传播营造良好环境;监管部门应完善协同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健康理性的网络视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