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刷酸”吗?在某视频社交平台,关于刷酸的视频有10.9亿次的播放,许多视频宣称刷酸可以祛黑头、缩毛孔、祛痘、美白等,许多视频博主都以“手把手教你刷酸”“在家刷酸”等标题发布视频。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科学认识“刷酸”美容》的科普文章,详细列举了“刷酸治疗”与刷酸化妆品的不同之处,并明确了刷酸化妆品中“酸”的管理要求和产品宣称禁忌。文章一经发出,引发广泛关注。同时,“刷酸”化妆品市场乱象也走进公众视野。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欣璐
A刷酸产品火爆网络
“我买的杏仁酸到了,今天准备试一试。”“今天我用水杨酸刷了一下,还没什么感觉呢?”这是成都某大学寝室的一段日常对话,因为感觉自己脸部皮肤比较油,常常长痘,因而姐妹们加入了集体刷酸大军。
所谓的“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
9月10日,记者在小红书搜索“刷酸”,出现上千条相关信息;B站上,电商主播、美妆达人们也专门开课手把手教“刷酸”。随后,记者以“刷酸”为关键词在天猫上搜索,显示共有2200多件商品,涵盖了精华、面膜、面霜、爽肤水等产品,包括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一款宣称可以祛痘印、清洁收缩毛孔的水杨酸棉片月成交量10万+,累计评价40万+。还有一款宣称来自美国的某款水杨酸棉片销量最高,单价约50元,月销量破10万件,其他销量过万的产品还有20多种,以各种果酸面膜为主。
当记者询问在家使用是否安全时,客服回复:如果肌肤不敏感,按照产品正确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使用,就不会有问题。随后,还发来该刷酸面膜的使用方法。
记者观察发现,这些网上的刷酸产品无一例外都围绕“祛痘、祛痘印、收缩毛孔、美白、去黑头”这几个概念做文章,产品其售价多在百元以内。一两百元以内的价格就能实现换肤效果,实在令人心动,这些“刷酸”产品大多月销售量能到上千元的成绩,部分每月能卖出万余件。
B美容院推出全身刷酸
百度指数显示,从2020年6月开始,刷酸的搜索量翻番。小红书上,大量“刷酸”笔记出现,手把手教新手用酸护肤美容。记者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发贴称“腋下刷酸”“全身刷酸”,在脖子、四肢关节和后背叠加使用果酸、水杨酸等操作方法。
面对市场强大的刷酸需求,美容院也纷纷推出刷酸业务。9月11日,记者在大众点评搜索“刷酸”服务,弹出有几百条团购优惠,服务名称多数为“果酸焕肤”“含刷酸”,价位从七八十元到数百元,甚至2000多元的都有,宣称有收缩毛孔、改善油脂、提亮肤色、嫩肤去角质等功效。
随后,记者通过大众点评联系上倩极医美皮肤科的客服。
记者:总是长痘痘,想做个刷酸。客服:可以,建议你到店咨询,给你皮肤做个检测,才能给你专业意见,看具体刷哪种酸比较适合你。
随后该客服向记者推荐了几种团购的酸,其中有129元的水杨酸,860元的果酸刷酸焕肤、鸡皮肤周角化和560元的复合酸-德菲林刷酸、美白嫩肤。
记者:这个会不会对皮肤有什么伤害?
客服:不会,酸主要是加快皮肤老旧角质代谢,疏通毛孔堵塞。
接着,记者联系了另外一家名为晶肤医疗美容的店铺。
记者:总是长痘痘,想做个刷酸,怎么弄呢?
客服:我们有刷酸项目,你可以做这个。随即客服给记者推荐了一款58元的水杨酸面部管理。
记者:这个会不会对皮肤有什么伤害?
客服:医生会根据你的皮肤耐受度选择和控制时间。
C行业进入规范期
日前,针对当红的刷酸美容,国家药监局发布科普文章《明确科学认识“刷酸”美容》(下简称《“刷酸”美容》)提醒消费者科学理性认识“刷酸”美容,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否则可能美容变毁容。
文章中提到,“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
目前,“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种类很多,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妆品的,例如:维A酸、三氯醋酸等。为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刷酸”时“酸”的浓度一般相对较高。医疗机构皮肤科常见的“刷酸祛痘”为例:治疗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 ,水 杨 酸 常 用 的 浓 度 为20%-30%。
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戴耕武表示,刷酸之前要根据患者的疾病、肤质以及承受程度来做这个酸浓度的测试,有25%、15%和5%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果酸对面部进行治疗。一般来讲,果酸治疗对于祛斑、痤疮,本来有非常明确的疗效。但是不同酸的浓度对皮肤是一定的损伤,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坏作用。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所以刷酸治疗都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来完成,而不是在没有医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随意选择酸,这样很容易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