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事学院跨入二本时代各分数段考生填志愿技巧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39版 教育
·西安外事学院跨入二本时代
·各分数段考生填志愿技巧
  
国内统一刊号CN51-0104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39 教育 2010.6.30 星期三

“鱼化龙”精神引领
西安外事学院跨入二本时代
——访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实际,民办院校升格本科后首先纳入第三批次本科录取。自升格本科以来,西安外事学院第一志愿录取比例始终保持在4:1的高度。好口碑促使其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的同时,也在全国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中率先促成了规格跨越。2010年6月,经有关教育部门批准,学院在陕西、广东、广西、浙江、湖南等5省全面纳入第二批次本科录取升格为二本院校,引发热议。本报特邀院长黄藤,解读学院的二本时代。
办学实力
积蓄从量变到质变
    记者:黄院长,早在2003年,您就为西安外事学院规划了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宏伟目标,把教学、科研等内涵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定位是如何实现的?
    黄院长:西安外事学院内涵积蓄从量变到质变,办学实力开始呈现跳跃式上升态势。例如:近期,西安外事学院《急救护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接连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校精品课程。《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民办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等研究项目获得省级教改立项。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在理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西安外事学院积极发展实验实训教学设施。仅建设汽车工程专业实验室,一次性投入就达3000万元。
    目前,学院已建立的实验实训格局合理涵盖外语、经管、财贸、文法、医学、汽车工程、电子及计算机等各个专业,实验室数量、硬件建设水平、开展实践教学项目等方面均处在同类民办高校前列。
人才培养
学有专长、一专多能
    记者:在西安外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被当成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是学院的头号工程。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
    黄院长:学院先后成立了民办教育研究所、传统文化研究所、艺术研究所、信息科学研究所、西部经济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等多学科科研机构,形成了以民办教育理论研究为龙头,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软件开发为特色的科研格局。通过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举办国际性学术论坛等活动,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同时,也为学院内涵建设注入活力。
    近年来,西安外事学院坚持推行科学的分级教学和弹性学制,创新举办创业教育,为学生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创办西安外事技术学院,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学生中全面推行“双证”教育,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学生还能取得相关的特长职业技能证书。一手学历证书,一手特长职业技能证书,既有文凭优势,又有实践特长,形成了“学有专长”、“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特色。
文化精神
由灵魂到行为指引
    记者:“处鱼化龙之地,为鱼化龙之事,寄鱼化龙之望”,这是您为西安外事学院确立的大学文化精神。您可以为我们解读一下吗?
    黄院长:“鱼化龙”精神是我们的期望,是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美好愿望,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多元集纳,自强创新”是我们的追求,是全体师生的行动标尺;“爱岗敬业,感恩奉献”是我们的要求,是全体师生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创业精神是外事学子特有的品质,将成为外事人最闪亮的人文符号。
    今天,以“鱼化龙”精神为核心的多元化办学灵魂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外事人的校园行为文化当中。优秀学术性、应用型人才层出不穷,多元化成才硕果累累。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陆啸天;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季军、“名师高徒”冠军,当然音乐签约歌手邓宁;“CCTV梦想中国”总决赛第五名、香港英皇签约艺人吴琼;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中国区蝉联三届冠军苏昊;在校期间创作长篇小说的李莎娜、张宁娟等一批多元成才的外事学子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新偶像。 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