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填“一张表”成“新内江人”“内卷式”引才当休矣高层次专家人才走进绵阳农技人员田间“把脉”保春耕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1版 四川人才
·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
·填“一张表”成“新内江人”
·“内卷式”引才当休矣
·高层次专家人才走进绵阳
·农技人员田间“把脉”保春耕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51-0066 邮发代号:61-140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1 四川人才 2025.3.31 星期一

人才时评
“内卷式”引才当休矣
  2025年伊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掀起新一轮人才争夺潮。与以往不同,本轮竞争已突破“购房补贴+落户优惠”的传统模式,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引智。这场悄然变革,彰显中国城市人才战略的迭代升级:只有将人才引进融入产业升级脉络,构建“引育用留”全周期生态,才能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过去十年间,一些地方单纯依靠送户口、给补贴等方式进行“人来了再说”的“内卷式”引才,本质上是部分地方政府将人才当作短期政绩筹码的思维惯性。一些地区为争夺人才,不惜突破政策底线,违规提供税收减免、财政奖励或要素获取特权,形成恶性竞争的“政策洼地”。这种“拼优惠”的短视行为,既违背市场规律,也难以持续。更严重的是,脱离产业基础的人才引进往往出现“水土不服”,不仅加剧资源错配,还可能引发“候鸟式人才”频繁流动、地方财政承压等衍生问题。
  破解“内卷式”引才困局,关键在于建立“需求—供给—服务”精准匹配机制。引才要立足产业实际。2025年,广东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布局人才梯队,将人才战略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评价体系也要破除“唯帽子论”。湖南主推“揭榜挂帅”机制,让技术型人才通过攻克实际产业难题证明自身价值。浙江建立行业性人才市场,动态分析产业配置缺口,实现“错位人才”精准复位。这些实践表明,当人才政策与地方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人才效能才能真正得以释放。
  更深层次的改革,在于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杭州通过“揭榜挂帅”制度,让企业自主申报亿元级研发项目,发放补助8分钟到账,政府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这种“只给钱不干预”的策略,使杭州成为众多科创企业的理想之地。这表明,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让其看到扎根发展的长期价值。
  未来的城市竞争,不应是政策优惠的零和博弈,而应是产业生态的差异化比拼——谁能营造更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构建更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保障,让人才“把背包放下、把梦想种下”,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
  本报记者 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