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区金牛大道金泉路8号便是易园所在地,占地约200亩。
易园因园主的姓氏而得名,易文清解释,并不完全因此,而是以易经哲理美学为造园理念,深度挖掘古蜀金牛坝历史文化与传奇,以打造时代经典为目标,打造了这座当代中国古建园林艺术博览园。
在业内,大家都知道易文清有一个浓浓的罗哲文情结。多年来,为了传承发扬罗哲文的建筑理念,易文清自掏腰包,承包了多场学术研究论坛。
为何如此痴迷?易文清回忆,2004年6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的罗哲文下榻金牛宾馆,发现一墙之隔的易园建筑颇具特色,走近发现竟是一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游历之后,罗哲文找到易文清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对易园“承华夏文脉、造时代经典”的传承与创新营造理念以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罗哲文告诉易文清,易园的造园理念与创新成果很契合当时正在研究的新时代新华风古建园林《传统新园》课题,易园已做出样本,是古建园林典范之作,是新华风古建园林的创新者与开派者。他认为,易园是由文物部件移建起来的,应该被当作文物保护单位来看待,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典范。同时,他建议将易园博物馆纳入原建设部新华风传统新园推广示范项目,鼓励易文清结合传统新园营造理念创作与推广,为新华风传统新园作出更大贡献。
对这位生于四川宜宾的同乡、业界泰斗,易文清一直很敬仰。因这次偶遇,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
此后,罗哲文之子罗杨莅临易园,称易园不愧为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颂赞诗,是可望可及、可游可居的立体山水画卷,恰如《牡丹亭》所叙:“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