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产业赋能 为人才添翼自贡为户外劳动者撑起“清凉伞”安岳县多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古蔺县畅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c3版 综合新闻
·为产业赋能 为人才添翼
·自贡为户外劳动者撑起“清凉伞”
·安岳县多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古蔺县畅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51-0066 邮发代号:61-140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c3 综合新闻 2024.9.2 星期一

为产业赋能 为人才添翼
——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企业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以前找活,得托人打听,满市场跑,现在有了‘鱼泡网’,动动手指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不久前,成都市的木工师傅王兴磊说,通过鱼泡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鱼泡网”App,成功找到工作。
  作为专业服务于农民工就业的App,“鱼泡网”的成功应用是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全面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努力将四川省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势的集中体现。
  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帮助实现就业超3000万人次,提供猎头服务近10万人次。

聚焦科技创新
  打造人才招引与服务新高地
  目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需要高效化、精准化的人才服务。面对这一趋势,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积极搭建高效、便捷的人才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匹配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人才信息的快速收集、整理与分析,大大提高了人才招引的效率和准确性。
  “小武求贤”是四川省瑞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公司的“瑞人云”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平台,针对成都市武侯区就业服务需求打造的一个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小武求贤”通过绘制武侯区就业服务地图、建立企业问需服务系统,为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及其他就业相关工作部门提供一体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系统,协助构建人才和企业数据库,精准搭建企业与人才之间的需求桥梁。
  鱼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峰介绍,公司自研打造了AI零工推荐算法系统,旨在为招聘双方提供最佳匹配方案;同时,通过对人岗匹配结果的长期观察和行业发展的研究,挖掘总结工种间工人的迁移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人岗匹配效率及精准度。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不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还设立了专门的海外人才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签证办理、生活安置等一站式服务,并积极组织各类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加强国内外人才、人才与企业的互动与合作。在业态方面,四川人力资源服务业也不断创新升级。除了提供传统的招聘、培训等服务,还增加了人才测评、心理辅导、职业健康管理等多元化内容,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聚焦产业升级
  助力“新质”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是培育“新质”人才,如何提高“新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培育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队伍并及时输送给企业,成为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袁姜均是一位机械制造领域蓝领,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他面临就业困境。最近,通过参加“蓝金灵”平台开展的有针对性技能培训后,他成功入职一家高科技制造企业。
  袁姜均使用的“蓝金灵”是一个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对蓝领人才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平台,其提供的服务中包括各类定制化、精准化的技能培训。“这些面向蓝领人才的培训不仅涵盖传统技能的提升,还包括新兴技术、数字化工具等前沿知识的学习,确保参加培训的蓝领人才能够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蓝金灵”平台负责人张晓琳介绍。
  产业工人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其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备受关注。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通过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为产业工人提供职业规划、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同时,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将产业工人输送给企业、做好劳务输出方面,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建立广泛的劳务合作网络,精准对接劳动力供需双方,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为劳动力输出地的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也为输入地的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聚焦重点群体
  推动人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钟瑞涛曾是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毕业3个月内没找到工作。正在发愁之际,以服务大学生就业为主的成都萌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实习僧”网站,在高新区开展大学生就业力感知训练营。钟瑞涛参加了培训,在提升求职能力的同时,获得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的50余个精准推荐岗位,最终在一家科技公司顺利入职并转正。
  对重点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使命。
  在实践中,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搭建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通过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帮助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升就业能力,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顺利过渡。对于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推荐,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同时,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还积极关注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需求,开发相关服务产品。
  张铎是一名“95后”,也是一位听力一级残疾人,在金沙人才集团旗下“易企心”项目的支持下,成功转型为新媒体设计领域的佼佼者。“易企心”项目在助残就业方面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深度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起残疾人劳动者远程用工交付及管理平台。同时,通过建设残疾人人才库、实施“企业+平台”双线管理、开展远程办公平台及职业测评等,不断增强残疾人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满意度。截至2024年6月,“易企心”项目已成功孵化了客服、招聘、新媒体等多个残疾人创业团队,累计服务残疾人超过8000人,并与100余家企业合作,帮助50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不久前,四川省出台《以高质量人力资源服务助推四川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随着《八条措施》的出台,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连接人才与需求的桥梁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四川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继续通过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和创新服务模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张文本报记者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