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决战决胜贫困到接续乡村振兴,从建设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凉山到奋力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凉山州组织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组工答卷”。
举旗定向
政治统领凝心铸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度融入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亲临凉山视察指导后,凉山制发凝神聚力狠抓落实《责任分工方案》,率全省之先在建制村全覆盖规范化举办“农民夜校”,实施艰苦创业、脱贫争先、感恩奋进“三项教育”,组建“摩托服务队”“心连心服务队”“马背宣传队”等深入群众宣讲,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传递到基层。
凉山州组织部门坚决扛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健全完善党委(党组)议事决策规则,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每年分层分类对党员干部开展全覆盖轮训。推进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建设,采取“1+6+10”模式深化州县党校分类建设,打造彝海结盟纪念地、脱贫攻坚展览馆等党史党性教学点,开展“脱贫攻坚凉山实践”“凉山大讲堂”等系列专题培训,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200万余人次。创新开展“党群同心·感恩奋进”基层党课擂台赛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凉山州组织部门认真履行“双重责任”,层层次第推进6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22万余名党员经受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选贤任能
锻造决胜中坚力量
凉山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始终鲜明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面落实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办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两轮集中换届工作。实施“钢班子铁队伍”工程,制发《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选用“好干部”的实施意见》,聚焦脱贫攻坚、禁毒防艾等“六个一线”选贤任能。将政德、为民、担当、实干、廉洁和公认的“六个导向”落实到选人用人的全过程中,同时喊响并落实“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
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出台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工作“1+7”配套文件,采取“1+5”模式选拔后备干部。制定州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履职管理等系列文件。实施领导班子分类定级考核评价,全面推进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干部个人有关事项考核一致率提高至98.52%。持续开展“三超两乱”、违规兼职、带病提拔等问题专项整治。
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接续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和优秀年轻干部“双基”计划,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将1900余名优秀干部纳入动态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招录公务员1万余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349名,1421名选调生奔赴基层一线,110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外挂职。
出台关心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十项措施、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动态跟踪评价办法等,细化落实关心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6条措施、关心爱护干部8条措施。全面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公务员考核等制度,全面规范公务员绩效奖和工资津贴补贴。
强基固本
凝聚强大攻坚合力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凉山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将党建挺在决战攻坚最前沿,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农村,分3批次压茬推进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凉山州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村(居)民小组减幅分别达44.7%、39.1%、33.1%;持续开展10轮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行动,连续组织4轮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四年行动”攻坚计划,凉山州92%的村已有稳定集体经济收入。在城市,出台社区、机关单位等领域党建工作办法措施,深化机关“四好一强”领导班子和“五好党支部”创建;州县国有企业全覆盖建立党组织,并全面推进“党建入章”;严格落实公立医院、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院长(校长)负责制,全部制定修订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全面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试点开展“党建进小区”计划。在“两新”领域,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两个覆盖率分别提升至94.74%、97.36%;建立15个州级综合(行业)党委,凉山州两新组织“1+15”党建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分层分类开展“四型”党组织、“示范党委、红旗支部、星级党员”创建,创新推进区域边界党建工作。
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向特殊薄弱领域延伸,探索形成20条“木里经验”。统筹抓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治理与后续发展和自发搬迁、水电移民搬迁、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等特殊领域社会治理,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经验获全国推广。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灾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大战大考中,党的组织优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
尽锐出战
聚焦聚力不胜不休
凉山曾经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四川省委、省政府量身定制综合帮扶凉山政策措施“34条”、工作措施“16条”,集中选派5700多名干部人才助力凉山发起总攻。
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凉山州委制发《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帮扶干部人才作用意见》,出台严肃帮扶责任“八项铁规”,开展“六大行动”,实施党员干部脱贫攻坚行动,推行抓党建促落实信息化记实管理,推动凉山州1.02万家帮扶单位、8.2万名帮扶责任人全面下沉攻坚一线。全面推行党员领导干部抓脱贫攻坚重大任务落实综合评价。抽调6000余人组成施工突击队支援贫困县住房建设,州县联建45个工作组配合省委组织部11个专班现场督战,汇聚强大增援力量攻克最后堡垒。
凉山州如期圆满实现24.8万户105.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累计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表彰表扬脱贫攻坚一线干部4000余名。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以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抓好产业发展、稳岗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各项重点工作,6884名帮扶干部人才继续奋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线。
聚贤引智
筑牢坚实人才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人才总量达到78.63万人。
成立由凉山州委书记任组长、州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会议制度,优化清单式推进和分类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用人单位发挥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强大合力。
出台中长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凉山籍“英才计划”、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两区三地一粮仓”特色优势产业人才集聚地。制发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稳定培养等系列文件,构建“1+13+N”政策体系。实施“千名英才·智汇凉山”等活动,人才总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推进“县管乡用(校聘)”改革,率先在民族地区教育、卫生领域,探索推进“退补平衡”、岗编适度分离、交流轮岗等制度改革,推动3万名基层教师竞聘上岗、2000余名基层医生“上挂下派”。
积极推动区域干部人才协同发展。与成都、攀枝花、宜宾等地签订区域干部人才协同发展协议,联合攀枝花市连续4年举办攀西经济区专场招聘会以及“工匠杯”大赛等活动。深化与130余所高校、院所和企业战略合作。积极对接浙江宁波开展互派专业技术人才,扎实推动“组团式”帮扶工作。
出台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凉山英才卡”等制度,持续举办“凉山人才周”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高层次专家人才赴外研修、休假疗养、走访慰问等活动,投资1500万元建设“凉山·西昌人才发展综合服务中心”。2名人才获“四川杰出人才奖”,827名人才入选国家、省州高层次人才计划,累计建成人才公寓3000余套。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州组织部门持续深化政治机关、正气机关、效能机关、服务机关、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引导组工干部带头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全体组工干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大战大考中苦干实干、担当作为。
奋进新征程,逐梦向未来。凉山州组织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对四川及凉山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实干笃行,在奋力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中展现更强担当、实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多贡献。 蒲博本报记者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