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振兴引领四川乡村振兴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d03版 人才前沿
·以人才振兴引领四川乡村振兴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51-0066 邮发代号:61-140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d03 人才前沿 2023.5.29 星期一

以人才振兴引领四川乡村振兴
刘伟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四川是中国农业大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必须重视乡村人才工作,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发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作用,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人物名片 刘伟明
  管理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党的组织建设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成员,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四川乡村人才振兴的成绩
  政策体系趋于完备。2021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四川省结合本省实际,于2021年6月9日出台《四川省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围绕“人才招引、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援助、人才激励”五个方面,对四川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包含34个重点人才项目,每个项目均明确项目内容、年度目标任务、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等事项,有效引领四川省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在之后的一年中,又陆续出台《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行动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四川省各市(州)也结合本地情况,以《四川省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指导,相继出台了符合本地区的乡村人才振兴方案,如《内江市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遂宁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广元市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 (2021-2025年)》等,构建了全面系统的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支持保障体系。
  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四川省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等乡村振兴专项计划,以及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乡村人才引进、在职培训等举措,推动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四川乡村振兴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愈加合理,人才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四川省招募特聘农技员868人,组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团队20个,遴选880名专家参与实施;新乡村社会治理人才总量不断壮大,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不断下降,村两委成员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为38.5%,学历层次显著提升;创新培训体系,建立“农民导师制”,培训高素质农民14027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738人。
  人才效能显著增强。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乡村振兴大局中谋篇布局、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添智、提质、增效,人才对四川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在服务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提高特色产业发展质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效能显著增强。统计显示,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2566.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383.3亿元,平均增长4.6%,经济总量由2016年的全国第4位上升至2021年的全国第2位,农业经济实现提质升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1203元增加到2021年的17575元,平均增长9.4%,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实现“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教育、卫生、医疗等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农村事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

四川乡村人才振兴的不足
  对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要求,四川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还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量流失严重。四川省常住人口8372万人,居全国第五。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显示,四川流动人口共有2068.9万人,流向省外1035.82万人。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大量人口流失使得四川农村“人气不旺”,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老龄化成为阻碍四川乡村振兴的重大难题。
  地域、城乡分布差距扩大。2010-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占全省人口总数25.02%,其余市(州)常住人口不足600万人,人口向成都都市圈和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明显。这一不平衡的人口流动,使四川省内各市(州)人才区域分布、城乡分布差距日益严重,难以形成人才发展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产业分布不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上,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其中农村科技人员、农业经营型人才至关重要。当前,四川每万名农村人口中的科技人员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战略科学家、创新团队匮乏,具有较强科技应用转换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技术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由于农村科技人才扶持力度小、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引才难、留才难、用才难”的问题长期存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极不稳定。此外,四川现有农业经营型人才主要集中在生产周期长且经济效益低的传统产业,经营管理质量较低,创新意识缺乏,不善于将农业产业与新技术、新模式相结合,不能适应乡村振兴对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经营人才严重短缺。

四川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发展建议
  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城乡发展存在显著差距,仅靠农村通过自身努力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较为困难。必须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即由城市培养和提供一大批乡村振兴人才,具体路径包括“订单式”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向农村派驻人才等。“订单式”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应“送出去”“请进来”双轨同步推进。“送出去”即选拔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骨干人才,发掘梳理其需求和短板,送往省内外的高等院校、涉农领军企业进修培训和顶岗锻炼;“请进来”指邀请高等院校、涉农领军企业的农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下乡讲学。还可以通过高等院校和涉农领军企业合作开展常态化办学,开设乡村振兴人才“订单班”,定向招生、对口教学,为乡村定向培养急需紧缺专业大学生,优化乡村振兴人才供给。对于积极服务乡村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引导其所在单位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向农村派驻人才,四川省已有大学生村官、农业技术特派员等成熟做法。做大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谋求突破,保证派驻人才薪资待遇,支持派驻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多维度合理评价派驻人才绩效,有效激励派驻人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并带动资金、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乡村振兴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充分发挥本地产业优势,为人才搭建适合其创业、就业和发展的平台,提供更加完善、便利的人才服务,让更多人才能够在乡村充分施展才华。第一,打造农村创业创新平台。四川各市(州)应围绕本地特色资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强与外部市场主体的合作,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引入科研院所、涉农领军企业。第二,打造农村电商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丰富了“农业+”业态,打通了乡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四川各市(州)要积极打造农村电商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乡村经营型人才对接外部需求、提升眼界,站上面向全国的事业平台。第三,打造乡村人才服务平台。设立服务平台,配备专业化专职工作人员,在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技术转化、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健康等生产生活方面为乡村振兴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精准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的财政金融支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掌握核心农业科学技术,还要将核心技术推广到产业发展实际中,这时资金往往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第一,设立返乡下乡创业扶持基金。四川省有条件的市(州)可通过财政出资成立创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第二,加大省级财政对地方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建立省财政对市、县创业担保贷款分险奖补制度。第三,对于符合相关要求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应提高创业补贴。第四,加大对经办银行、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等单位的奖补,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行乡村振兴人才类、创新类金融产品,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规模。
  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收益、分配、流转、交易、抵押担保等配套体制机制仍不健全,不利于乡村振兴人才获得创新创业资金。四川应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建设,鼓励示范区内的创业者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农产品和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三权”融资,并与农村信用体系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用园区建设同步推进涉农主体建档立卡和预授信工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增添金融动能。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后,及时在全川推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