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力资源行业的八大猜想(上)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5版 新年特刊
·2023年人力资源行业的八大猜想(上)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51-0066 邮发代号:61-140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5 新年特刊 2023.1.16 星期一

2023年人力资源行业的八大猜想(上)
2023年,会变得更好吗?新技术、新理念将不断衍生,并推动人力资源行业实现新的发展,这注定是充满变化的一年。
2023 年,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哪些新理念、新模式、新赛道将引领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走向?
《人力资源报》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研究、学者意见,以及近期服务的客户企业的管理实践,总结概括出——2023 年人力资源行业的八大猜想。

猜想一
数字化转型更迅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行业的进一步运用,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正在将新技术与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结合,实现对客户群体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完成对客户的精准服务,以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进而形成更趋个性化与智能化的产品。未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产品将进一步常态化,招聘、测评、培训、薪酬、派遣等服务皆可实现各自的信息化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信息关联。
  四川省瑞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龚晓鸥以传统招聘为例抛砖引玉:“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是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人力资源行业提供的服务是基于基础的轴线工作,这种服务能力其实是有限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传统招聘为例,需求方发布职位,而应聘方投递简历,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匹配度。通过数字化转型后,岗位信息和就业信息可以达到精准匹配,成功率、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未来,数字化转型将趋于主导地位,不同于以往大家将互联网和信息化作为工具使用,现在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引导和分析,能够主导一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猜想二
灵活用工更规范
  灵活用工,简单来说就是灵活调配、使用劳务人员,其特点是可以让劳动者灵活获得劳动报酬。
  灵活用工可以帮助企业平滑用工峰谷波动,灵活调整用工规模,降低用工成本,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效率的同时控制用工风险。此外,《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等政策法规的实施,让灵活用工成为用人单位解决“临时性、替代性岗位”用工的主要选择。未来,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灵活用工,以及就业者对灵活用工接受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灵活用工业务模式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系统分析了在疫情冲击下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最新态势、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其中提到,受监管政策、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形势等因素影响,主要领域共享经济市场格局加快重塑,竞争更加激烈,多元化商业模式的扩充和创新更加重要。

猜想三
人才匹配需求更旺盛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新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各行各业面临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用工难”和“用工贵”问题。此外,在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对于新型人才、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的招聘需求也不断增加。未来,企业需要人力资源服务业能够以更加高效便捷、灵活经济的方式为其进行劳动力的配置,提供匹配度更高的员工。
  近日,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公布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同比增加82万。不少业内专家表示,1158这个数字已经接近顶峰。有专家预计2025年后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呈下降趋势。
  对于人力资源行业来说,人口不但看量还要看质。人力资源结构中,大学毕业生占比逐年增多,逐步替代了原来初中没读完就进入打工市场的劳动力,为社会方方面面提供了有用的人才。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人口红利正逐渐向人才红利转变。
  关于如何发挥人才红利,各地政府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已经在思考,并先后启动了一系列推动措施,2023年各地可能会竞相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提升人才培养选拔质量;深化人才开发平台载体建设;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

猜想四
行业国际化步伐更快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人才流动的全球化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也逐渐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政府对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准入政策的放宽,大量海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预计将通过并购、投资、入股等方式进入中国人力资源市场,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面对的国际化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本报记者 张文 刘继英 李凌 见习记者 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