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改革 让人才要素“活”起来对外开放合作 让人才产业“融”起来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2版 特别报道
·体制机制改革 让人才要素“活”起来
·对外开放合作 让人才产业“融”起来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51-0066 邮发代号:61-140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2 特别报道 2022.12.5 星期一

体制机制改革 让人才要素“活”起来
游仙区:提升重视力度 健全人才工作保障机制
  今年以来,绵阳市游仙区以绵阳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打造国防科工人才高地为契机,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措施、擦亮人才品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党管人才治理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深化院地校企合作,不断塑造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面提升人才工作重视力度,健全人才工作保障机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18所高校(院所)开展有效战略合作,与中物院共建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采取“院地合作共建+事业单位运营”方式,组建中国(绵阳)科技城航空动力科创中心。对新引进事业人才实施“双导师”跟踪培养等创新机制,探索引进人才管理及晋升通道突破。

高坪区:“区管企用、企评区奖”模式集聚产业人才
  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坚持以创建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为契机,紧扣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丝纺服装、汽车汽配等“1+3”现代制造业重点企业实际需求,通过“编留单位、人到企业,企业评定、区给奖励”的方式,加强企业创新人才支撑,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实际需求“带编入企”,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聚焦实用导向“授权赋能”,评价标准“重订”,奖补名额“核定”,等级企业“认定”下放实用人才等级评定权。围绕实效发挥“布景搭台”,确保平台搭建、服务保障、人才激励都到位。积极探索“金融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扎实开展“银村共建·惠农兴村”行动,让金融人才下沉到基层一线,为加速全域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金融支持。

宣汉县:“双招双引”聚才 加快建设川东北人才高地
  达州市宣汉县加速争创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示范县和川东北人才高地。围绕“3+3+N”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采取“项目开发+高等院所+专业人才”合作模式,与研究院所达成战略合作,联动开发锂钾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开发”和五大特色农业等重大项目。强力推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的“双招双引”聚才模式,先后与高校院所达成人才合作项目15项,助推总投资达145.37亿元赣锋锂业退役电池回收利用、硅蓝超薄基板玻璃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聚焦“4+ 3”现代工业体系,采取“大组团+小分队+项目”的方式,推动超导探矿技术等技术转化落地4项,取得干法真空绝热板芯材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技成果评价11项。高质量举办天然气锂钾资源开发论坛,与上海赋同科技有限公司达成3000米地下有限空间地质资源精准勘探科研项目。

雨城区:让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为用好用活人才,雅安市雨城区指导下派2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8个镇班子任职,选派5名退岗干部担任“乡村振兴指导专员”,统筹选派市区两级60名选调生到村任职锻炼。指导选聘25名民营企业家到村任“名誉村书记”及“发展顾问”,树立60位“第一书记”代言人,带动销售产品1412万元。推进“岗编分离、区招镇用”,设置基层工作点30个,推动103名干部人才下沉一线,并为雨城区8个乡镇配备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成功创建“智兴天府”首个地方智库“雨城智库”,首批引进9个领域13名专家。成功申报全省首批“天府科技云”市县建设试点,注册科技工作者9397名、科创工作室1269个。成功创建4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成立16个“雨城名师”工作室,确定领衔人等相关人员354名,培养成渝双城经济圈“10+20”合作机构培训专家24名,持续壮大人才队伍。

西昌市:规模化引才和开放化聚才“双驱动”
  凉山州西昌市用好“双定向”职称评聘政策,坚持向乡镇一线倾斜,全年“双定向”聘任18人,均为乡镇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出台“人才大使”“双招双引”政策,邀请北京、上海等地14名专家人才担任首批“人才大使”。围绕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农林水利、钢铁钒钛、规划建设等发展需求,规模化引进硕士研究生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专业人才67名。实施千名人才培训计划,分类培训各领域人才1000余名。采取“人才+项目+基地”模式,由2名州级“农业大师”领衔新建2个乡土人才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经验技术。积极促进平台升级,凉山州(西昌)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成功申报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成都·凉山工业园区顺利入选四川省第三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区。 见习记者 陈鹏 李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