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 上下贯通 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3版 特别报道
·先行先试 上下贯通 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51-0066 邮发代号:61-140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b03 特别报道 2022.5.23 星期一

先行先试 上下贯通 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
  2021 年 4 月,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等 8 部门印发《关于因地制宜探索区域人才发展新路建设人才工作先行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突出增量、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总体谋划、分类推进、引领带动、逐步成势”的思路,采取“当年申报、三年建设、动态管理”的方式,开展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
  通过申报备案,全省首批推进建设30个先行区名单正式出炉,建设周期为三年。其工作任务主要围绕党管人才责任落实到位、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明显、对外开放合作务实有效、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有力、人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六个方面,稳步推进各地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引领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为聚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做好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方案》出台已一年有余,相关政策是否落地落实?各地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工作是否稳步推进?近日,省委组织部会同相关单位组成调研组,就上述问题到资阳、内江就人才工作和先行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走访、调研。

“柠”聚合力1
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聚才聚能
  人才蔚,事业兴。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近年来,资阳以“凤栖资阳”计划为统揽,围绕中国牙谷、临空经济、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乡村人才振兴等大事要事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人才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人才平台载体更加丰富,人才服务环境持续优化,为资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目前,我们已引进卡瓦、爱齐、博恩等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项目)93户,其中27户企业共141个‘资阳造’产品已投放市场。”据资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牙谷”通过引进知名口腔企业,先后汇聚行业领军人才 300 余名。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中国牙谷研发孵化中心、牙谷科技创新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资阳分中心等平台的先后落地,不断强化中国牙谷研发创新、企业孵化能力。目前,恒和鑫、贝齿口腔已成功创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持续增强中国牙谷研发创新、企业孵化能力,充分发挥“高精尖”人才积极作用,推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助力园区产业发展。
  全省首批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单位之一——安岳县,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部署要求之外,还强化人才工作“先行”担当,做好引育留用“四篇”文章,推动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落地生根。
  “目前,我们组建了3家柠檬院士(专家)工作站,为长久打造‘安岳柠檬’这块金字招牌汇聚各类优秀人才!”据安岳县宝森柠檬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安岳柠檬”平稳健康发展,安岳已签约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团队,聘请西南大学周常勇研究员等17名业内权威专家入驻工作站,在产业科技研发、制定行业标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形成了“科研机构试验示范、柠檬种植业主引领推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技术服务模式。期间,深化校地、院地、企地战略合作,组建柠檬产业科技研发、质量监督检验、电商服务“三大中心”,着力为建设“科技研发全国领先、柠檬品质世界一流、产业链条健全完善”的世界级柠檬基地储备各类人才。“我们 全 县 有 各 类 柠 檬 营 销 企 业3000余户,意味着每3 个安岳人就有 1 人从事与柠檬有关的职业。”该负责人说。
  “今年我们的红薯种植面积预计会扩大到 4万亩,这将大幅提高村民们的年收入!”刚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的黄晓艳介绍,安岳县为形成县乡村联动“引燕归巢”良好格局,点燃返乡创业热情,出台《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等优惠政策。据统计,2021年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已达5074人,带动就业13690人,打造了返乡创业人才促振兴的生动局面。


“甜城”重才2
加快建设成渝主轴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有着“甜城”之美誉的内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孔子之师苌弘、清末状元骆成骧、国画大师张大千,众多名师名家促成了内江成为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时至今日,内江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尊贤重士、倾城纳士。
  在今年2月召开的内江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内江明确提出要坚持“1163”人才工作思路,锁定“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人才高地和创业沃土”目标,持续深化“揭榜挂帅”,以高质量人才工作引领内江高质量发展。
  “为助力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我们创新探索出人才创业‘BEC’扶持模式。”威远现代农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BEC”扶持模式,即通过建设产业链、托管种植、合作经营“三个步骤”,在创业环境、技术扶持、风险防范等方面为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不断为乡村振兴厚植人才和产业基础。
  截至目前,威远县已成功培育出全国第二、全省首个无花果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甜城红”,开发出膳食纤维、米果脆、果茶、饮料、酵素等30余种无花果产品,并依托无花果融合发展产业园,按照“企业承包+人才管理”的托管方式,将规整后的种植区块交由返乡青年人才作托管种植,其产出的无花果由企业全部回购销售,真正实现青年人才“零成本”创业。同时,当返乡青年人才创业能力成熟后,可与企业开展合作经营,后续生产成本按5:5比例共同承担,让创业青年变为别人打工为“为自己打工”,全面调动青年人才创业主观能动性。
  内江市东兴区通过探索飞地人才、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人才向中医药产业一线集聚等模式,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夯实人才要素保障,推动产才融合发展,成功创建“中国天冬之乡”。
  “今年,我们柔性引进67名高层次人才担任‘特聘专家’‘招商顾问’‘引才大使’,专门破解天冬组培、产品研发等卡脖子难题。”内江市东兴区天冬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市区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园区已成功开发天冬粉、天冬护肤品等产品40余个,真正达到“一亩两收益”。
  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先后出台《内江市东兴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内江市东兴区加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的十条措施》等相关政策,常态化发挥“五类人才”作用,以才引才,以才招商,成功吸引1300余名返乡人才回乡建立中药材产业基地25个,发展以天冬为主的中药材产业8.5万亩,带动就业15万余人,帮助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
  除此之外,内江东兴区紧紧围绕产业链、项目链、创新链筑巢、引智、育才、服务,加快构筑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
  “我们将在这里观察全国范围内的快递寄送数据和解决客户各类问题。”走进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办公区域,一派忙碌的景象映入眼帘,这里是韵达快递公司的后台服务中心。据介绍,投资100亿元的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先后引进阿里巴巴、北京字节跳动、德国贝塔斯曼、日本大宇宙等企业21户,成功吸引集聚青年人才2万余人,助力内江荣获“四川省服务外包城市”称号。 见习记者 陈鹏

编后
  推进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要敢于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这对全省的人才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榜样作用。各县(市、区)人才工作先行区要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和下沉深度,夯实雁阵格局底部基础,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开创新时代四川人才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