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第B01版
家周刊 |
·花萼山“夫妻站”让爱常驻青山 | ·左权致妻子刘志兰的家书 再带给你十几个字 | ·父亲的良苦用心 |
|
|
|
|
|
|
|
花萼山“夫妻站”让爱常驻青山 |
|
【好家风代代传】 李佩蔺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吴东方 2012年,基于“千名硕博进达州”的机缘,来自安徽的郝光、崔萍夫妇作为引进人才来到万源,主动申请在海拔近2000米的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家坪管护站工作。七年来,他们在管护站同日月而行、以星辰为伍,与他们忠爱的鸟类学事业和自然保护区事业朝夕相伴。 “我要去保护区一线” 2012年6月,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学专业毕业的郝光,通过“千名硕博进达州”的契机被引进到四川花萼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来到环保局后,领导惜才,郝光被安排到了机关办公室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郝光主动申请调往保护区管理处。几天后,郝光再次提出申请到海拔近2000米的项家坪管护站进行研究。“其实,到保护区一线才是我最想要的。从大学选择这个专业开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我愿意走进大山,亲近这些野生动物,保护它们的家园。”2012年国庆节,郝光和妻子崔萍举行了婚礼。新婚不到半月,郝光决定要带着崔萍一起到花萼山。为圆郝光的理想,崔萍毅然辞去自己的工作,跟随丈夫来到了保护区。 把家搬进深山 初到项家坪管护站的郝光、崔萍夫妻俩面临的条件比想象的更为严峻。电、网、路不通,电话也打不出去,甚至连喝水都成了日常难题。 为了防范蚂蟥、蛇等野生动物的袭击,每天的穿衣成为了一道繁杂的工序。“长袖、长裤、长筒靴、宽檐帽都是穿行深山林海必不可少的衣具。”据崔萍回忆,两人有一次在核心区安装红外相机时,在离他们只有两米的树枝上就悬挂着一条毒蛇。 有时,郝光和崔萍在山上一待就是好几个月。为此,队员们给他们的管护站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夫妻站”。 一身的迷彩戎装、望远镜、三脚架、航拍器是郝光、崔萍夫妻俩的常用武器。他们经常到核心区安装红外相机,单程路近则10里,远则30里,一来一回基本就天黑了。南天门、长池子、野猪槽、大窝凼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发现、跟踪、确认、拍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金雕的日子里,他们起早贪黑,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疲劳,来回跑了120多里山路,最终完成了这次拍摄任务,为保护区捕捉到了宝贵的资料。 让爱在青山绿水间延续 2012年至今,在近乎疯狂的坚守和执着下,郝光和崔萍发现了大批野生动物足迹,除金雕以外,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红腹角雉、苍鹰、鬣羚、斑羚等。与此同时,他们利用航拍器在保护区各区域拍摄留存相关地质、风光、植被等影像资料,为保护区未来的科教工作积累了大量资料。 2015年,郝光、崔萍夫妻迎来了宝宝的降生。产假刚满,他们就把孩子带进了自己的钟爱之地——花萼山。郝光说:“其实,我和妻子一直觉得,选择到花萼山来工作,是我们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我们可以躺在厚厚的草甸上,仰望蓝天,自由地与鸟儿们交谈。这是在青山间属于我们的爱恋,更是人与自然的爱恋。我们相信,花萼山将在我们的呵护和陪伴下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而我们这个家也会在这片青山绿水间将爱与幸福一直延续下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