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访贫问苦”很低调丰子恺“偷听”批评意见宋代名臣丁谓的经济头脑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7版 新春特刊
·古代官员“访贫问苦”很低调
·丰子恺“偷听”批评意见
·宋代名臣丁谓的经济头脑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7 新春特刊 2017.1.26 星期四

丰子恺“偷听”批评意见
丰子恺早年师从一代宗师李叔同,后来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画,辨识度极高,只寥寥几笔,神态意趣便跃然纸上。《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丰子恺正式发表的第一幅作品,几个茶杯,一卷帘笼,诗意尽在不言中。“虽然是疏朗的几道笔痕,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著名学者郑振铎看后这样感慨。
    丰子恺的长外孙、物理学家、中科院研究员宋菲君说,围绕着外公的这幅画,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有人指出,画中的月亮方向画反了,大家认为画家并非科学家,并未苛责。后来,天文台的专家看了之后,指出画中描绘的是后半夜的新月,并没有错,朋友小聚,尽兴聊到深夜两三点钟,应正是此景。”宋菲君表示,外公对生活观察很仔细,作画力求准确严谨,所以,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宋菲君的母亲还给孩子们讲过丰子恺平日作画的趣事。他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家里挑水的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系着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丰子恺听了恍然大悟,感慨:“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丰子恺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着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掌握航船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丰子恺便根据观察画出了一幅背纤图。
    丰子恺喜欢听取批评的意见,甚至有时候还会“偷听”。那是在嘉兴,丰子恺带着宋菲君的母亲,当时还是一个小女孩,去烟雨楼玩,邻座几位游客忽然提到丰子恺的名字,丰子恺示意女儿不要作声,自己却急忙坐到茶客的背后去,偷听他们的议论。其中有人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官,有的只有两条横线,这难道算是时髦吗?”丰子恺受日本画家梦久竹二的影响,这种画法叫做“有意无笔”,或者“意到笔不到”,以求更加含蓄耐人寻味,留给人遐想的余地。但丰子恺还是吸收了那位茶客的意见,从此在人物的刻画上下了更多的功夫,注意通过生动的姿态来表达没有五官的面部的神情。
(摘自 《北京晚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