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第15版
家事 |
·陈寅恪 害怕成家 | ·国民党将领子女的迥异命运 | ·人保财险广元分公司农险工作获市政策性农险领导小组办公室肯定 | ·1979年杭州高干子弟“两熊”伏法 |
|
|
|
|
|
|
|
国民党将领子女的迥异命运 |
|
他们的父辈都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落得不同的结局。而在父辈光环的笼罩下,他们在大陆的人生之路也跌宕起伏。 李济深之子李沛钰毕生致力机械设计研究 李济深是国民党元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李济深自小教育孩子,要学技术,不要从政。李家的几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并各有专长:长子李沛文学农,曾任岭南农学院院长,是我国著名的农业专家;次子李沛金1945年赴美国学习化工专业,毕业后在美国定居;李沛钰是三子,他的两个弟弟李沛琼、李沛瑶都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李沛瑶一直从事飞机制造专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步入政界,曾经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而李沛钰的妹妹李莜菊则是广州外语学院的知名教授。 自1952年从北京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后,李沛钰便一直致力于机械设计研究。“文革”结束后,李沛钰继承父业,加入民革投身统战工作。李沛钰毕生致力于技术理论的研究,曾任中国机械工程技术学会会长。加入民革后,他还担任了20多年的人大代表。如今,李沛钰已退休,和家人过着普通百姓一样简朴的生活。 佟麟阁之子佟兵北京第二人民医院药剂师 佟麟阁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首位高级将领。父亲阵亡时,佟兵刚满12岁。1949年,佟兵的大姐和四妹,因嫁给国民党将领去了台湾,佟兵和其余姊妹留在了大陆。嫁给国民党新8师参谋熊先煜的三姐佟凤鸣,后改名为佟亦非;解放战争时丈夫熊先煜在贵州起义,解放后定居重庆,三姐在重庆市第15中学任教。二姐佟凤琴,曾在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学画,1988年去世。 1950年,佟兵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第二人民医院成为一名药剂师。“文革”开始后,佟麟阁成为了“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反动军阀”。佟兵的母亲彭静智和长子佟荣萱被遣返回原籍河北高阳县边家坞村当农民。1968年7月1日,母亲在边家坞村的茅草屋里病逝。佟兵在银行工作的妻子也受到冲击,后来去了一家电视机厂工作。远在重庆的三姐佟凤鸣夫妇俩同样被监视,绝望中,三姐曾两次自杀,幸被丈夫熊先煜救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佟兵给邓小平写了信。邓小平亲自批示后,北京市委正式追认佟麟阁将军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佟兵一家再次得到周围人的尊重。此后,佟兵当选为北京市西城区第五届政协委员,并已连任数届政协委员。 张灵甫之子张居礼西安市三中物理老师 1947年,国民党名将张灵甫身亡。参加完父亲的葬礼后,张居礼与母亲移居西安。1957年张居礼考入西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到西安市三中当物理老师。 “文革”到来后,学生们组成的红卫兵将张居礼五花大绑地带走,举行批判大会,并给他剃“阴阳头”。批斗会上,有人将张灵甫早年“杀妻”一事传得沸沸扬扬。红卫兵找到张居礼的妻子刘佩霞,要她和张居礼离婚。刘佩霞说:“老张和他父亲不一样。他对学生们都那样好,怎么会杀自己的结发妻子呢?要我和他离婚,除非我死了!”红卫兵们没辙,只得将张居礼关进牛棚。张居礼白天除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外,还要遭受惨无人道的批斗,晚上则被关在牛棚里交代问题。 “文革”结束后,张居礼获得了平反,依旧从事教学工作。后来,曾担任陕西省政协常委、西安市政府参事等职。退休后,安度晚年。 黄维之女黄慧南专心于钻研医术 1948年底,身为国民党兵团司令的黄维被解放军俘虏后,国民党政府宣布他已阵亡。随后,黄维之妻蔡若曙带着襁褓之中的小女儿黄慧南和3个并未成年的儿女去了台湾。几个月后,蔡若曙得知黄维没死,带着孩子回到上海。 黄慧南小时候和妈妈、外婆还有姨妈、姨父一起生活。黄慧南管姨父、姨妈叫爸爸、妈妈,管自己的母亲叫姆妈。直到入团问题临到初中毕业还没有通过时,黄慧南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父亲是黄维,是一名正被关押着的战犯。1968年4月,黄维等战犯从秦城监狱转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当父亲在抚顺改造的时候,黄慧南也来到东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黄慧南是老三届,高中毕业后到吉林延边农村插队。 1975年3月,黄维获得特赦,黄慧南一家得以团圆。中央批示黄维留京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于是,黄慧南一家也留居北京。1989年3月,黄维因病去世。此后,黄慧南开始专心于自己的事业——钻研医术。后来,黄慧南担任北京市崇文区政协副主席、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主任药师等职。 (摘编自 《科技信息报·经典旧闻》 《中国周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