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价黄炎培:不够朋友,够英雄徐铸成笔下的青年蒋经国在合规中求发展在合规中求效益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03版 人物春秋
·毛泽东评价黄炎培:不够朋友,够英雄
·徐铸成笔下的青年蒋经国
·在合规中求发展在合规中求效益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38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03 人物春秋 2010.10.21 星期四

毛泽东评价黄炎培:不够朋友,够英雄
民间传言,黄炎培珍藏着一部据说是王羲之真迹的书法作品,毛泽东特借来一阅,讲好一个月归还。然而仅仅过了一周,黄就打电话问什么时候还。毛泽东对黄的提前“索帖”之举评价为:不够朋友,够英雄。
    黄炎培 (1878-1965年),江苏省川沙县 (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职业教育的首创者。
    1878年10月1日,黄炎培出生在今上海市川沙镇的内史第。内史第是一座宅院,主人是清朝内阁中书沈树镛,故称沈家大院。
    黄炎培交际广泛,朋友遍天下。他和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过往甚密,也与袁世凯、蒋介石、杜月笙等枭雄周旋裕如;他和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冯玉祥是朋友,又同张謇、康有为私交甚笃。这种合纵连横、长袖善舞的为人之道,鲜有比肩者。
    黄炎培一生兴学办校,桃李满天下。赫赫如张闻天、徐特立、钱昌照、华罗庚等,连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也是其旗下门生。
    黄炎培治家有方,教子有术。黄门子女几乎个个才俊。学工学艺,自立为人,都有一技在身,没有一人经商贩卖,也没有一人游戏社会。黄炎培晚年曾申请加入共产党,但是被婉拒。因为中央认为,他在党外比在党内作用更大。
不爱财不做官
    黄炎培有两个清名:一曰不愿敛财,二曰不肯做官。
    黄炎培一生兴学,不遗余力。他口才甚好,善于筹款,获捐甚多,但是面对各方资助,黄从不据为己有,不贪不占,不挪用乱用,他甚至枵腹从公,不领工资,只取生活费。
    黄炎培的另一个清名是“不做官”。
    辛亥革命之后,声望日隆的黄炎培是各派争相拉拢的对象。他两次拒绝出任当时政府的教育总长。为此,袁世凯借题发挥,送给他8个字说: “与官不做,遇事生风。”
    毛泽东很看重黄炎培在工商界的影响。进城后,与黄炎培见面,就请他出马办两件事,一是希望他做新中国民营经济的牵头人;二是希望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及早向民营实业家传递共产党的声音。随后,周恩来总理两请黄炎培“出山”。这次黄炎培没有再推辞,他以72岁的高龄,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复出做官,有违自己的清名,为此他对子女们解释说: “我现在是做事,是为人民做事,不是为个人做官。”
黄炎培与毛泽东
    1945年,黄炎培以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身份到访延安,在延安,他见到了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问: “任之先生,这几天通过你的所见所闻,感觉如何?”黄炎培直言相答:“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答: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与毛泽东的这段对话,人称 “窑洞对”,甚至被后人引用为关于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
    说到黄炎培和毛泽东的交往,还真是故事多多。民间传言,黄炎培珍藏着一部据说是王羲之真迹的书法作品,毛泽东特借来一阅,讲好一个月归还。然而仅仅过了一周,黄就打电话问什么时候还。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到一个月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讨,他失信。”岂知,又过了几天,黄再打电话,毛泽东问: “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到一个月期满,毛泽东让人把书法小心用木板夹好送回,并严命次日零点必须送到。毛泽东对黄的提前 “索帖”之举评价为:不够朋友,够英雄。
    黄炎培之子黄方毅更正说:“事实上并非是现在传说中的‘刚过一周’,而是过了一个月借期有余。” “索帖”之举确实“够英雄”,但是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没有跳出黄炎培的“方圆论”,怎么看都不逾矩。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