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质量报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以及对各大社交网站、论坛的监测,依据事件新闻转载量、微博微信转发和评论数等数据,监测出一周以来关注度较高的质量热点事件。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
记者王钰
相关搜索
截至7月29日17:00,搜索关键词“颜值经济”,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1680万个,找到相关资讯约2.6 万篇;新浪微博找到相关结果约1.2万个;腾讯微信找到相关文章约10655条结果。
舆情回顾
围绕颜值的一系列消费市场正在迅速发展,“颜值经济”应运而生。
在今年“6·18”大促期间,美妆个护以全网512亿元的总成交额位列各品类榜第四名,相比去年增长了17.8%。
随着“颜值经济”不断细分,除了美妆个护,也逐渐蔓延到了服装、健身、医美等各个行业,其中,与人的头部相关的消费项目尤为突出,包括美发植发、美容护肤、牙齿矫正等。这些涉及“颜值经济”的消费领域消费群体越来越多,但不仅价格普遍不太便宜,消费纠纷似乎也不少。
舆情背景
2018年,“发际线男孩”的经历引发全网共鸣。原本只是想理发的杭州男子小吴,被对方以免费体验的名目拉进店内。同时,对方给他列了一张包括嫩肤、提取、鬓角护理等内容的清单,小吴在没看清的情况下签了字,却没想到因此欠下近4万元的债务。最终小吴选择报警,最后付了2500元。
较高的售价对应的是消费者对服务效果的高期待,涉及头部的消费产品却成为纠纷频发的焦点。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其中,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涉诉医美机构的两大突出问题。
以植发为例,消费者所反映的问题涉及植发效果不显著、宣传夸大效果、客服冒充有资质的医生诊治、退款维权难等。动辄上万元的支出,让消费者对服务体验更加关注。
《2018年中国正畸消费蓝皮书》显示,国内理想正常型口腔仅有9%,个别正常和畸形比例分别达到 19%和72%。在此基础上,牙齿正畸市场的消费潜力可见一斑,与牙齿相关的隐形牙套、牙健康护理等衍生产品迎来热卖。
根据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中国已约有2.5亿脱发人群,占总人口近1/5。值得注意的是,脱发呈现年轻化趋势,35 岁以下占比63.1%,发际线上移已成为80后、90后的普遍焦虑。在这些趋势下,植发、养发、假发制品、头皮护理等脱发经济快速成长,市场规模超千亿元。
《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为了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生活美容服务业市场进一步细分。
传统的化妆品消费持续火热,数据显示,超六成网民化妆品月均消费额 在 200-1000 元 ,其 中 消 费 者 在500-1000 元 的 网 民 占 比 最 高 ,为31.5%。值得注意的是,月均化妆品消费金额高于 1000 元的比例也达到23.8%。
舆情分析
当前生活美容服务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现象相比其他行业较为严重,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基础岗位工作人员不足,高级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缺失。同时,美发美容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多个领域的标准存在缺失,同时现行标准也存在与新技术、新业态脱节的问题,企业标准更是存在空白。
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颜值经济的消费动机都是为了取悦自己,很多人认为变美能够让自己更快乐,希望通过改善自身外貌或是身材缺点从而达到最美状态。随着市场热了起来,消费群体变得越来越多,相关的投诉和消费纠纷也随之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消费量的扩大,另一方面也与商家盲目入场有关。
要保护好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就要加大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各尽其责,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另外,追求颜值经济的爱美人士也要擦亮眼睛,要增强防范意识、维权意识,不要听信无良商家的忽悠或贪图便宜。与此同时,也要加强消费维权宣传引导,帮助消费者维权,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各界声音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从需求层次来说,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多的消费将出现偏向于自我实现的诉求,例如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杰:健康产业事关生命健康,过度商业化,必然会导致安全问题丛生,在这方面,政策规范也应该更加明确。
网友声音
@fofofo:我就是颜值经济中的一员,现在去整个牙、做个脸都是日常了。
@你是怎么肥四:这个领域消费群体越来越多,希望监管也能跟上,让消费者能放心消费。
@小何:据我了解,这种新的消费业态里的纠纷不是少数,支持加强监管。